乡村民俗文化:聚焦蔡氏济阳堂,品悠久祠堂文化

发布时间:2024-03-01浏览次数:129

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,2024年2月6日,惠州学院外国语学院“天天开心队”到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的济阳堂蔡氏宗祠,开展以“潮汕祠堂文脉变迁研究”为主题的寒期社会实践活动,了解到了济阳堂的简史与建筑呈现的内涵

“祠堂”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,祠堂初始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,通过对祖先的祭祀,以同姓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,把全体家族成员联系起来,起着维系、团结家族的作用,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。

鹿境蔡氏的开基始祖蔡道山,他在宋末年间和他的岳父吕青冈,也就是鹿境吕氏的开基鼻祖从福建莆田迁徙到海丰县,从此在鹿境薪火相传、生生不息。蔡氏济阳堂宗祠总建筑面积约7500平方公尺。建于明永乐二年甲申岁季春,落成于明永乐四年(1406年)丙戌岁孟春上澣,已拥有六百多年光辉历史。

 

实践团队发现,蔡氏祖祠散发一种自然亲切感,门楼外没有过于华丽的装饰,门墙由大理石堆砌而成,屋檐上则是翠绿的琉璃瓦,自然的能量让人沉静下来。据村民叙述,门前的两条大石柱上贴有对联,跟家族是福建出祖有关,表示姓氏,家门口贴着洛水家声就知道这户人家是姓蔡。

抚摸着祠堂厚实的大门,做为祠堂的“脸面”,祠堂大门装饰往往更加讲究。门神是其中最独特的装饰,占据了一整扇门,彩绘华丽,形象神态逼真。经过岁月洗礼,这些厚重的纯木建筑,色调逐渐变得黝黑,虽然有些斑驳隙缝,但仍然油光铮亮,门两旁的石板刻着绩著洛阳,显示出先祖事业以及家族的辉煌。

祠堂建筑多用麻石、青砖等材料作为墙体与地面材料,用材尺寸比普通民居大。另外,祠堂的装饰也颇为讲究。檐口、梁架、屋脊是祠堂建筑装饰的重点,抬头便可看见封檐板上的博古图案木雕、梁架上惟妙惟肖的人物故事等,通过木雕、石雕、灰塑、彩画等形式将各种寓言故事、吉祥图案汇集一身,寄托着族人对祖先的赞美与对子孙后人的祝福。  

进入祠堂,得跨过高高的木门槛,祠堂内的装修也非常的朴素,祠堂内梁上刻着八卦图等,亭梁亭架上的油漆早已经斑驳,但是结构尚存完好,祠堂的造型和结构非常讲究,两扇大门,祠堂内用石柱顶住横梁,顶端雕梁画栋,飞禽走兽栩栩如生。石柱两旁是有着中国古画的几页木制屏风,既起到防风又起到装饰的作用。 

祠堂是一个家族权势的象征,神龛和牌位、烛台和高堂以及雕刻有龙、凤的高台,高台上方便是一张刻着济阳堂的牌匾,整体给人一种庄严、肃穆的感观,让人心生敬畏之心。


撰稿:范巧欣、谢晓洁 审稿:潘勇裕 



办公地址 广东惠州市演达大道46号惠州学院旭日大楼五楼
办公电话 0752-2529295 0752-2529278
邮箱 wyx@hzu.edu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