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国语学院:师生积极参加2023年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活动

发布时间:2023-07-26浏览次数:76

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,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地生根,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,厚植爱农情怀,练就兴农本领,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,7月19日至20日,外国语学院师生到博罗县柏塘镇开展2023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围绕柏塘山茶等产业开展为期两天一夜的实践调研。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外国语学院副书记邹国韶、专任教师邹凤媚、左苗苗,辅导员谢晓洁、钟明俐、王晓玲与外国语学院学生代表总共56人。本次活动由外国语学院副书记邹国韶带队。

 

集体大合照

柏塘山茶是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”,是“全国特优新农产品”。目前,柏塘镇茶叶种植户逾6000户,茶叶种植面积超3万亩,产值超6亿元,是粤港澳大湾区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茶叶产区,而柏塘山茶制作技艺更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此次活动共有五支队伍,分别从山茶制作技艺传承、茶文化旅游产业建设、红色文化传承、柏塘凉果工艺传承、红色基因与山茶联系5个不同角度,调查柏塘山茶文化的现状,并深度探寻与挖掘其丰富内涵。   

王晓玲老师带领“暖心向young”到柏塘镇石岗村了解石岗村的历史、发展、基础设施及红色基因文化的传承创新:一是学习老党员入党初衷和为祖国做贡献的决心;二是到三棵松战斗遗址,缅怀先烈,深入了解先辈们的伟大事迹,体验红色基因的传承和革命精神的宣扬;三是参观了制茶作坊,了解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。通过调研,团队深刻认识历史,对深度理解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

邹凤媚博士带领“携柏塘茶文化,扬中华故事队”到柏塘镇万亩茶园,调研山茶制作技艺传承:一是到古榄园内学习了摘茶、摊青和炒茶的过程;二是参观柏塘山茶博物馆,深入了解山茶的制茶知识与演进过程;三是参观非遗制茶技艺的传承人制茶车间。通过与“茶野家”创始人吴会长、政府工作人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卢会长深入交流,了解到政府对茶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,企业家和研学机构对制茶技艺课程的建设与手工炒茶的不可替代性。

实践调研过程中

柏塘凉果已有百年历史,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,同时也是博罗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期间,钟明俐老师带领“果不其然队”到惠州市柏塘镇光华食品有限公司调研,在参观凉果的生产车间、晾晒场地以及产品展示厅,品尝各种特色凉果、了解凉果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过程中,了解企业致力于凉果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精神。

谢晓洁老师带领“茶野家研学团队”调研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。通过参观万亩茶园,茶文化企业、山茶精酿企业、柏塘山茶文化馆,访谈山茶协会、山茶产业支持政策,了解了茶文化旅游产业的链条构成,对柏塘镇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,对后期产业报告的撰写获取了实际的数据。

左苗苗博士带领“跟着党走就队”调研了柏塘山茶产业和红色革命文化融合性关系。一是了解了石岗村的红色革命文化故事政府支持策略,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方式转化;二是参观了三棵松阻击战纪念墙,缅怀为石岗村壮烈牺牲的士;三是到山茶博物馆了解了乡村生活体验营地的创新形式,企业家对茶产业和红色革命文化相融合的设想和期望;四是到古榄园了解茶产业现状,思考结合双语优势发展茶产业的路径。

实践队伍合影

此次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柏塘镇人民政府和当地企业家的大力支持,通过此次调研,一方面,同学们深入、全面地了解柏塘的山茶文化,对传承非遗、传承红色血脉以及调研茶企文化等有更深刻的理解;另一方面,同学们感受到企业家的豁达、地方政府的担当,增强了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,也可以给地方产业发展注入新时代青年人的新想法和新活力,为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青春动力,助力乡村振兴。

 

各团队汇报结束后与柏塘镇副书记留影


     文:邹凤媚         审稿:邹国韶

 


办公地址 广东惠州市演达大道46号惠州学院旭日大楼五楼
办公电话 0752-2529278 0752-2529295
邮箱 wyx@hzu.edu.cn